


临潼既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,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区,总面积915平方公里,辖23个街办226个村,农业人口60.2万人,全区耕地面积72万亩,粮食、蔬菜、奶畜是我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,石榴、番茄制种、蓝狐是三大特色产业,是著名的“中国番茄制种之乡”;临潼石榴、临潼火晶柿子荣获“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”认证。全面启动乡村振兴,三农工作卓有成效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。完成粮食功能区划定,发展苗木花卉产业1万亩,创建示范园、观[详细]
西安市临潼区林地面积14491.32公顷,占全区土地总面积91544.5公顷的15.83%。其中:有林地9873.15公顷,疏林地300.46公顷,灌木林地220.44公顷,未成林地2076.37公顷,苗圃地面积8.26公顷,无立木林地1.17公顷,宜林地2011.47公顷。按照权属分:国有的林地面积221.59公顷,集体的林地面积14269.73公顷。按照部门管理权限分: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11227.73公顷,主要分布在骊山森林公园和沿山区九个街办,占林地总面积的77.48%;非林业[详细]
临潼果业发展以石榴、火晶柿子生产为主。临潼石榴自汉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至今已有2000多年,以其果品艳丽、果味独特,作务技术领先、栽植规模大在国内享有盛誉。全区栽植面积10万亩,年产优质石榴8万吨,已认证绿色面积2万亩,无公害面积5万亩,注册出口基地1400亩,建成高标准优质石榴示范园15个。制定完善了临潼石榴地方标准。区内拥有石榴酒、石榴饮品加工企业5家,年加工鲜果2万吨。从事石榴生产销售的企业、专业合作社16家,石榴[详细]
持续加强工业服务,坚持每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,定期深入企业调研,帮助解决道路硬化、资金短缺、锅炉拆改等诸多问题。全年申报工业奖励类项目76个、新产品开发项目5个,拨付奖励资金1805万元;着力强化临潼现代工业组团产业聚集,支持代新工业园、新丰工业园转型升级,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,培育“民参军”工业企业3户;引进依必安派特、益中普泰、青岛啤酒等工业项目25个,开工建设15个,新立冬高分子材料、雪峰制冷、大连环嘉等22个[详细]
临潼素有“文物甲天下”的美誉,聚集了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代表的一大批旷世罕见的国家级文物,形成了规模型旅游资源,其数量之大、种类之多、品味之高、组合之好,堪称世界之最。区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、市(县)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2处,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、华清宫是AAAAA级旅游景点,临潼博物馆是AAA级旅游景点。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,使得临潼成为神州大地旅游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,并[详细]
临潼是西安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之东,是古京畿咽喉,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。它东接渭南,西接高陵,南接蓝田,北接阎良,西北与三原相连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09°5′49″~109°7′50″,北纬34°16′49″~34°44′11″。渭河东西贯通,将临潼区分为南北两部分:渭北平原沃野,有清河、石川河南流入渭;渭河以南有骊山南峙,除少部分低山丘陵外,大多为苔原河川平地,自西向东由零河、戏河、沙河等八条[详细]
临潼区城区12.4平方公里的33条城市道路、33000余盏路灯、8000余株行道树、14.8公顷绿地、4座公厕和两个大型广场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。 每天对城区所有绿化带及广场的卫生进行打扫,并进行不间断的保洁,每年清理近千方的垃圾;每年对排水管网进行两次彻底清理,确保城市排水畅通,清淤泥2000方之多;全年维修城区照明设施12000多盏,保证人民群众夜间畅通出行;除此之外行还承担行道树的修剪、刷白,各种绿植的修剪、灌溉[详细]
临潼区城市管理局是我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,其中负责城区40条共140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、生活垃圾清运、免费公厕管理全区建筑渣土管理等市容环卫工作。2018年,我区道路清扫保洁采取一日四扫、全天保洁,小扫把作业,湿式保洁,逐步推行机械化清扫保洁,机械化清扫率保持在85%; 11台洒水车具体分配到每条路段,城区主要干道每日进行不间断循环洒水,其它路段每日保持8次洒水除尘,全年共计洒水25000余台次;洗扫车每天对[详细]
绿化提升秦王一路等10条道路,建成东环路、东关正街鲜花一条街,新增、改造城市绿地40万平方米。扎实推进“两拆”“大棚房”等专项整治,拆除违建152处55.6万平方米、户外广告610处12万平方米。植树增绿继续实施。“三年植绿大提升、森林城市看临潼”活动累计投资3亿元,骊山绿化、“五路”增绿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,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区称号。实施立体增绿、楼顶绿化,美化城市公园,建设一批绿化示范街。提高绿化水平。纵深推进[详细]
全力推进铁腕治霾工作。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58台,完成率146.8%;超标车路抽检执法全年共检查车辆2500余辆,查处超标车143辆,其中逾期未整改75辆,维修复检合格56辆;受理工程机械、农业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合计807台;共治理柴油车辆1200辆。构建大气网格化监测监管平台,布设30台全指标空气质量监测微站,构建大数据平台,形成我区空气质量全息影像,实现区域环境质量靶向管控。加强涉水企业监管,积极做好全区水污染防治[详细]
我区建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激励机制,启动智慧临潼监督指挥中心建设,实施12条标准化管理示范街创建,突出占道经营、缓堵保畅和渣土车管理等重点工作,密集开展巡查检查,东关正街、会昌路、秦唐大道成功创建市级标准化管理示范街;城市管理有力有序。深化“烟头革命”“厕所革命”,新建、改造城市公厕36座。坚决取缔秦唐大道、会昌路、大庆路等占道石榴摊点,有效整治下西街等背街小巷环境卫生。深入开展建筑垃圾联合执法专项行[详细]